新闻中心
  • 海问资讯
  • 行业新闻
马云“七只缸”的新段子,如何理解?
发布时间:2019-10-21      浏览量:101次

马云最近在湖畔大学上课,讲到“七只缸与四个盖、三兄弟牵牛”多个新段子,作为HR,如何去理解? 大家首先要留意,这个课程是给老板们上的,侧重战术与战略层面,因此,大家要自觉的“揪头发”,这样才能理解马老师的真实意图。

 七只缸与四个盖的故事

 “当你有七只缸,但只有四个盖的时候,你准备怎么办?”——这就是马云“七只缸”段子。 这个问题在职场非常典型,无论是公司层面,还是个人的工作界面,你总会遇到“预算不够、时间太紧、能力不足”等资源约束性问题。 比如HRBP在一线团队,经常遇到“段位不够、授权不足、得不到充分信任”等先天约束,同时,你还要处理大量事务性工作,在重点问题,你还要准备“专业性”的解决方案,不少刚上道的HRBP 均表示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甚至“心力交瘁”。 可以类比某著名手游的场景,你既要清理兵线(事务性工作),又要给友军做辅助(专业输出),你还得配合团战推塔偷水晶(业务导向),同时,你抽空也要去清野区(角色发育),显然,这个角色是极度撕裂的,现实是不存在的。 关于“七只缸与四个盖”问题,马云的解决思路有两个:

 1、学会做减法 马云说,“有些业务实在来不及,你人不够,优秀的人掐不住,你有七只缸,只有四只盖,干脆敲掉两只缸,关停并转掉,你只有这样才能做起来。 作为老板和决策层,自上而下去“做减法”,很有说服力的,但是,你作为执行终端,要大谈特谈“减法”,可能会让人误认为你“态度有问题”、“执行力有问题”。 作为HR,如何破局“资源约束性/目标多重性问题”? 小编认为,解套方法主要有两个方向,一向上管理,如果你有足够的专业影响力,主动跟“上面”对话,要么减少目标或调整方向,要么降低对多目标的期待。二资源管理,如果实在无法兼顾“多个目标”,你必须精选重点目标和关键问题,做好“田忌赛马”的策略准备。 游戏角色也是如此,你不可能清线、辅助、打团、打野样样精通,你必须根据自身的角色设定有所选择。 马云说,要舍才能得,一个什么都负责的人,就可能负不了责任。

 2、团队组合法 什么是团队组合法,马云谈到两点: 

(1)团队互补 马云说,所有公司都会碰上这个问题,想干的事情太多,人才不够,组织补,组织不够,人才补,这两个之间是互相要补的。 我们不可能永远有足够的将,打仗一定有将军,没有足够的将军就靠组织来弥补,所以组织是弥补人才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。 如何理解团队互补或者组织互补? 马云进一步举例说,原来支付宝在淘宝里面,拆出来,天猫淘宝本来在一起,合起来,原因就在于,一个是对手变化了,第二是环境变化了,第三个很重要的问题,我们的人才不够。 人才不够,要做组织调整。现任阿里巴巴董事长在张勇谈到“组织调整”也说过,“企业一号位有两个不可推卸的责任,一是业务设计,二是组织设计,解决组织纵横分合的问题” 所以,作为HR,要学会理解,解决部分资源约束性问题,不能只是发挥主观能动性,还是依靠组织和团队,自上而下进行顶层设计。 

(2)存量准备。 所谓存量准备,马云的说法是,“提前预备和训练干部,让大家不断地学习和思考,以提升干部的能力,不能说有了任务以后,再把干部派出去学习。” 马云早年谈得最多的是 “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会很美好”。早在2000年互联网大冬天,阿里巴巴同样面临生死存亡,为了“美好明天”,除了大裁员,马云提出三大战役,“延安整风运动、建立抗日军政大学、南泥湾开荒”。 如果说“大裁员”和“南泥湾开荒”解决阿里巴巴当年“活下去”的问题,“延安整风运动”和“建立抗日军政大学”则解决阿里巴巴今天“站起来”和“强起来”的问题。 因此,企业要解决当下“资源约束性”问题,要打提前量,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,做好“持久战”的准备,前瞻性做好干部训练和人才梯队规划。 回到HR自身能力成长,仅仅通过重复性的日常性工作,HR其实是无法提高自身能力,尤其是“商业嗅觉”、“洞察力”和“大局观”等,必须能够跳出来,有针对性的训练。 总之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,面临资源约束性问题,要么设法敲掉其余三只缸,要么把所有的盖子进行重组。 

三兄弟牵牛的故事

 马云在很多地方都讲过这个故事——暴风雨来临,有一头牛需要牵回来,兄弟三人有不同做法。 老大穿戴整齐,雨衣鞋套穿好出门;老二撑了一把巨大无比的雨伞出门;老三啥也没有,也出门了。 结果到了傍晚,老大是被担架抬着回来的,老二是一瘸一拐地回来的;老三啥也没有带,倒把牛给牵了回来。 到底发生了什么?老大说,我装备精良,可以扛一扛的,就冲了出去,结果摔了;老二说,我身体素质好,还带把雨伞,结果腿扭了;老三说,我啥也没有,找一个山洞躲一下,等风暴以后,我把牛牵了回来。 马云讲这个故事的结论是——没有人可以扛住巨大的风暴,你一定会受损的,跟你有多好的装备、身体素质有多强没有什么关系。 作为HR,如何进一步理解这个段子?这一部分很明显是讲战术选择。

 1、有时候要装怂——策略性示弱。 马云说,当你在碰上巨大的风浪时,学会躲。 如果你是70公斤,对方是120公斤,打起来,70公斤的一定搞不过120公斤的,哪怕观众说“你怎么那么差,跟他干啊”,但是你,也只能是躲来躲去。 HR在绝大多数的组织里面,即便你有大领导的“加持”和业务leader的“认可”,但是,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辅助角色,从来不是组织和团队的一号位。 因此,HR要有自知之明,大部分情况下,都不要跟业务搭档直接“死磕”,也不要跟硬茬员工“硬怼”,学会装怂。游戏里有一句著名台词“猥琐发育,别浪”,大概也是这个意思。 马云说,只有电影上,才可以以小博大的。

 2、抓住关键机遇——不忘初心。 马云说,企业最重要的是躲过灾难,其次才是抓住机遇。 当未来整个金融、经济、政策各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的时候,你的策略是什么?不要以为你带了好的装备,就能活过去,不要以为你身体素质好就能躲过去。 你躲一躲又怎么样呢?企业关键在于把握机遇,在机遇没有来之前,你的责任是把公司做好,有三件事情——为未来定战略,加强在团队、组织、文化上的建设,然后加强执行力。 总结,关于“三兄弟牵牛的故事”,HR可以思考的是: 

(1)面临暴风雨,三兄弟的选择都没有错。勇武有可能受伤,装怂也有可能无功而返,关键是要出门。 

(2)为未来做准备,重点在于“战略,团队、组织、文化”不同层面的前期准备。 

望远镜的故事

 马云还说到一个段子——“不能给每一个士兵发一个望远镜。”这是什么意思呢? 马云解释说,在部队打仗,不能给每个士兵发一个望远镜,否则每个人一看前面五挺机枪,不肯打了,营长、连长才有可能戴望远镜,既要看前线,还要理解军长的意图。 马云的意思是说,少给基层员工讲战略,战略不是人人都要懂的。如果每个员工都明白战略,麻烦就很大了,那你天天公司里面吵成一团。战略是一层一层打上来的,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讲究战略,士兵和团长、营长、军长是有差异的。 小编对马云的“望远镜”观点其实有保留意见,如果是常规战役,传统的大兵团作战,的确做不到人人都发一个“望远镜”,作战成功关键在于高效部署和指挥得力。 如果精英小队或一线特种兵作战,反过来,你必须给他们全套武装,除了武器,还得包括“望远镜”和“夜视仪”等,甚至赋予他们“呼唤后台炮火”权力,这是符合现代战争和“小前台大后台”作战规律的。 而且,小编认为,组织中的“望远镜”更精准的理解,应该不是抽象的“战略”,更像看得见的“作战大图”。“作战大图”侧重点是,根据敌情变化,如何去打胜仗,而“战略”侧重点是,这个仗要不要打,为什么要去打。 当然,在望远镜故事中,马云说到“士兵和团长、营长、军长的能力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的。”小编非常认可。 马云以阿里为例,对腿部、腰部、头部管理人才进行解读,主要观点如下:

 1、理想比能力重要。 马云说,你招来的人,要有很大的愿景和使命,你慢慢改造他是可以的,但一个没有想法并且浑浑噩噩的人,你很难把他变成有理想的人。 因此,一个人人的能力是会进步的,但是有些东西(理想),你最好一开始就具备。

 2、管理者必须从一线打上来。 腿部leader,M1到M3,称之为经理,是战术级的,负责季度内的战术执行,主要责任是训练基层员工,确保当天、当周、当季度的执行和落实。 腰部leader ,M4到M5,称之为总监,是战役级的,负责半年到一年的项目协调与组织建设,要考虑协调和做导演,把几个部门都凑在一起,完成六个月战役的准备。 头部leader,M6以上的,副总裁以上,是战略级的,负责1-3年的战略制定与执行,开始要有战略意识。到了CEO这一级,首先要考虑使命、愿景、文化等,其次才是业务,要思考三年、五年、十年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