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干货 |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(附知识地图)
浏览量:

1.png

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是一本非常知名的畅销书。以这本书的知名程度,我相信大家就算没看过也会听说过它,而今天,我将带来七个习惯的干货详细解读,配合耗时一周制作的知识地图,经典不容错过~ 希望我们都能牢记在心,并且尽量做到知行合一,成就自己的职场高效习惯。在书中,Stephen Covey 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提炼为:1、积极主动:Be proactive


2、以终为始: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

3、要事第一:Put first things first

4、双赢思维:Think win/win

5、知彼解己:Seek first to understand, then to be understood

6、统合综效:Synergize

7、不断更新:Sharpen the saw光看中文字面意思,也许不是很好理解,读一下英文你可能会有“原来如此”的感受。一直看文字可能你会觉得“很干”,下图是白糖耗时一周自己制作的知识地图,知识地图高清版能让你直接一图读完全书,非常值得收藏和对照学习。

以下是关于7个习惯的解读。

1.png

① 人类成熟的三个时期

1.png

依赖期——以‘你’为核心,你照顾我;你得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。独立期——以‘我’为核心,我可以做到;我可以负责;我可以靠自己;我有权选择。互赖期——以‘我们’为核心,我们可以做到;我们可以合作;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,共创前程。”当我们开始“七个习惯”的学习,就代表要从依赖期转向独立期。走进独立期,很重要的一点,就是开始主动负责。

② 积极主动的空间在哪儿?

“都是他逼我这么做的。”“你知道我妈那个人的,我必须听她的”“他太吵了,我只能打他一顿”“离婚手续太复杂,我只能和她在一起”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?这些都是把刺激到回应之间自己那部分的责任推卸给他人的表现。事实上,在刺激到回应之间,我们还有很大一部分空间,可以做出自主选择。母亲逼迫我们选择不喜欢的职业,这就是一种外界刺激。当刺激发生后,我们可以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亲,也可以选择让母亲高兴而顺从她的选择——但记住,这最终是经由你自己选择的,而不要再说自己是被逼无奈。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,习惯主动负责,遇到再不好的境遇,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我,我永远有选择走哪一条路的主动权。

③ 影响圈与关注圈

明白自己要积极主动后,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哪些事情,才能做到高效能呢?除去我们没兴趣、不关注的部分,世上的事情都处在我们的关注圈,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对其产生影响的,就是影响圈。积极主动者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长此以往,他们的影响圈会逐渐扩大;消极者过于关注无法改变的部分,则容易产生消极能量,使影响圈不断缩小,我们应该关注在影响圈,使其不断扩大。

1.png

1.png

① 两次创造

1.png

任何事物都需经过两次创造,一次在头脑中,一次在实际中。这很好理解,比如我们建造一座花园,总是先脑中有了构思,再在笔下绘制蓝图付诸建造。人生也是一样。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、早年生活环境、早年受教育情况及外界限制构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创造,可能很潦草,可能不尽如人意,但是今后的漫长一生,则取决于你就此顺流而下,还是主动设计第二次的创造。


② 设计的准则是什么?


这取决于目的是什么。我们做每一件事情,都必须先明确目的——也就是终点。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,然后奔向终点。做每一件事都如此。而渺茫如人生,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,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、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,安全出行。


③ 人生应当以什么为灯塔(中心)?


这还是需要回到核心区域来回答。还记得影响圈和关注圈吗?就我们所看到的,有人以事业为中心、有人以金钱为中心、有人以配偶为中心、有人以孩子为中心……然而这一切大都处于影响圈与关注圈的边界,是否可控并不由我们一个人说了算。“所以,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摇摆不定,我们自己难免情绪起起落落,一会儿意气风发,一会儿颓废沮丧,没有稳固的方向,也没有稳定的力量。” 所以史蒂芬·柯维提出,我们应该以原则为中心,度过我们的人生。原则由我们自己信奉,完全可控;原则就像一条真理,可以被我们默诵,给我们以力量和安全感;原则具有囊括性,可以对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给予指导,可以允许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局限。以终为始,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,指导自己规划人生,并要始终牢记这座“灯塔”的位置,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。


1.png

2.png

① 时间管理矩阵

3.png

在时间管理矩阵中,我们发现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可简要分为四类(图片见知识地图):

Ⅰ类,重要且紧急;Ⅱ类,重要不紧急;Ⅲ类,紧急不重要;Ⅳ类,不重要且不紧急。

那么,我们首要处理的要事,属于哪一个象限呢?最该首要处理的要事是谁?答案是:Ⅱ类。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,因为没有截止日期的催促,常常就被我们一拖再拖,令我们陷入永远在处理Ⅰ类甚至Ⅲ类那些紧急事务的焦虑状态。而一旦有了空闲,我们又将时间毫无知觉地投入了Ⅳ类那些打发时间的娱乐或者无关紧要的琐事里。

② 角色管理

一、列出你的个人/社会角色,如:自我、(父母的)儿子、(孩子的)父亲、(公司的)程序员

二、然后写下每个角色本周的对应任务,如:

4.png

三、勾选出每个角色你认为重要的事情,并尽一切可能保证它们与你的人生目标方向一致,然后优先完成它们。

③ 授权

5.png

简单来说,就是将手头可以分出去的事情,合理分配给他人。这很好理解。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做不好授权,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,却还是自己从头管到脚。我们应该做的是责任型授权。双方沟通好需要达成的结果是什么,给予对方一些基于资源、陷阱的指导而非具体事项,明确责任与奖惩即可。

1.png

① 你真的理解双赢吗?

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+1>2,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。既要顾及他人利益,以维持合作关系,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轻易退缩,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、理智且适度的后退,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。

②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

1.png

“无法实现双赢就干脆放弃”的原则也会让大家感到轻松。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,买卖不成仁义在,就事论事,实在不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时,放弃这次的合作,是一种理智的、避免各自受损的好做法,本次累积的情感账户额度,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产生应有的作用。

1.png

1.png

1.png

① 先体检,再开药

“我妈妈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发展……”“噢~你是成年人了,坚持自己!”“我对象送了两百块人民币的七夕礼物……”“赶紧分,不分留着过年吗!”“我这个周末要加班……”“辞了辞了!对自己这么苛刻干嘛?”这些对话是不是也很眼熟呢?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、为了回应而回应,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……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,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。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。

② 自传式回应上述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常发病——自传式回应它的主要症状有这么四种:

价值判断——表示肯定或否定追根究底——依据自己的立场,探究别人的隐私好为人师——以个人生活经验指导他人

自以为是——根据自己的行为动机判断别人的

③ 移情式聆听我们应该知道,即便听取他人的可行意见是一种理智的做法,但是好建议并不是每次都那么容易让人接受……比如给予建议者的态度、建议本身的实施难度、接收方的心情等都会对此造成影响。只要我们将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,就会发现此言不虚。移情式聆听,就是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,代入倾诉者的角色,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,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,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,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。记住,说出对方的感受,而不要判断(这里和《非暴力沟通》遥相呼应)。

1.png

2.png

1.png

解。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,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、情绪与智能,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。与所见略同的沟通,益处不大,要有分歧才有收获。”

② 三个层次沟通的三个阶段层次分别是:

互相提防(有输有赢模式,信任度低)互相尊重(妥协模式,信任度中)

统合综效(双赢模式,信任度高)。

③ 一个案例为了理解沟通层次的意义,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:老胡策划、准备了很久,想利用国庆假期带妻子和两个儿子去度假。妻子却想利用难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亲。两人谁也无法说服对方。如果全家出游,妻子总是挂心母亲,全家都玩不痛快;如果去探望岳母,则老胡心中始终为准备许久的度假泡汤而闷闷不乐。即便调整一下,妻子独自去探望母亲,老胡带着孩子出游,则一家人也都玩不尽兴。他们最终想出了双赢的方案:去岳母家附近度假,或在节后请家务公司代劳一周,让妻子有空探望岳母。

④ 第三选择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“第三选择”。遇到分歧时,不应先急着妥协或对抗,要知道你们给出的选项,或许都不是最佳的那个。要有信心能找出双方都满意的第三选择——要诀就是:尊重差异、调动创意。用开放、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,化阻力为动力。

1.png

1.png

①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

1.png

说到底,我们是这些习惯的操作者,为了保证我们成熟而灵活地运用前六个习惯,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史蒂芬·柯维将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个层面,以方便我们具体施行:

关于身体的建议——健康饮食、充足休息、定期锻炼。关于精神的建议——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、与大自然相处、思考与独处。关于智力的建议——不断学习知识,靠阅读、写作、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。

关于社会/情感的建议——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,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,但也需要保持警醒,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。

② 平衡更新关于这四个层面的更新,史蒂芬·柯维强调,我们应该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,共同推进。结合之前的六个习惯,要实现稳定而卓越的进步,他告诉我们一个诀窍: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,去实现“个人领域的成功”(从身体、精神、智力这些个人层面的可操作事项出发),这是培养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”的关键。

1.png

很多比我们优秀的人却比我们还努力,他们有这那么多类似积极、高效、友善、自律,着实令人叹服的好习惯。想要像他们一样,先从这七个他们共有的习惯学起来。